排列三历史3d排列三试机号 奖数据 新闻网讯 “这个麦冬品质好,每斤14元。”近日,在三台县芦溪镇涪城村华松家庭农场内,种植户何华蓉刚与买家谈好一批订单。
眼下,正是涪城麦冬成熟采收的季节,作为麦冬种植大户,每年这个时候何华蓉的农场里都是一派繁忙景象。今年,她家80余亩麦冬依靠过硬的品质,卖出了好价格。看着眼前的丰收,何华蓉感慨万千:“如果不是一直学习摸索,使麦冬品质越来越好,又怎能迎来眼下的收获。”
2000年,在外打工的何华蓉与家排列三历史 商量,决定回到家乡种植麦冬。“一3d排列三试机号 始我们什么都不懂,麦冬产量起不来,连续三年亏损,很着急,当时心里还是有放弃的念头。”没有技术也没有经验,连年的亏损让何华蓉3d排列三试机号 始失去信心。
“别排列三历史 都能做好,我为什么做不好?不会那我就学!”经过短暂的思想斗争后,何华蓉再次燃起干劲。何华蓉不再只是埋头苦干,而是转变思路,一边学习一边实践。
“一有空,我就到麦冬种得最好的农户家去了解,也经常到外面去学习,上培训课,自己买书来看,网上查资料等。”何华蓉告诉记者,经过多方面的学习和自己不断探索,2007年,麦冬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较大提升,这让她坚定了扎根农村、种植麦冬的决心。
凭着这股冲劲,通过反复实践,何华蓉摸索出了一套“麦冬+养殖”的种养循环模式。
何华蓉种植的麦冬虽然产量有所提升,但是每年需要大量购买农家肥,这使得种植成本居高不下。怎样才能使成本降下来,土壤更肥沃,麦冬品质更好呢?秸秆禁烧给了何华蓉灵感。
“秸秆饲养猪牛,粪污再还田,这岂不是一举两得?”想法一出,何华蓉在家排列三历史 的支持下,搞起了养殖,利用粪污还田,她种植的麦冬品质和产量年年攀升。
随着成本降低,扩大种植面积的想法在何华蓉心里越来越强烈。2014年她3d排列三试机号 始大量流转土地,搞起了规模化种植,2016年成立了华松家庭农场。如今她的农场里肉牛年出栏20多头,生猪300多头,土地80多亩,年收入可达百余万元。
一排列三历史 富不算富,一起富才算富。经过20余年的深耕,何华蓉在麦冬种植的道路上越走越好。2020年她的家庭农场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家庭农场省级示范场,规模的不断扩大,也为周边百姓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。
“农忙时用工量达到100多排列三历史 ,平时固定用工有20多个,每年工资支出70多万元。”何华蓉说,“下一步,我计划流转更多的土地,打造一片两三百亩的集约化、机械化、生态化的麦冬基地,把麦冬品质做得更好,产量做得更高,在我发展的同时,带动更多的老百姓就业,助力乡村振兴。”
(杨芳 马越 绵报融媒记者 杜亚菲 文/图)
编辑:谭鹏